|
 |
星期一 一月 11, 2010 8:12 pm |
 |
發表人 |
內容 |
(Rick ) 訪客
|
文章主題: Re:[歷史回想].1923年《行啟紀念寫真帖》裡的 |
|
|
TONY 分析老照片的功力著實令人欽佩.
1926-1989昭和期的日本的國力 由大正12年的裕仁太子來台灣,澎湖島視察中緊鑼密鼓的行程安排與各式西化建築(軍事,交通,教育)中可略窺一二吧.
師承日耳曼帝國君主立憲的舊"大日本帝國憲法"也在二戰後美軍麥帥GHQ的強勢指導下改造成今天的"民主主義"的日本國憲法體制,天皇成為虛位元首(國家的象徵);政權採英式內閣制設總理大臣(有君臣之義而無君要臣死之封建思想)
反觀我們的憲法體制...國家的象徵是總統;三軍統帥是總統;執政黨(議會席次多數)黨主席也是總統;可有實權者卻不用赴議會備詢..而議會多數黨意見領袖竟是當議長(球員兼裁判).
行政機關的肥大化之外,立法,司法,監察,考試,五院體制除了愛放馬後炮的監察院長外,其他的不是白手套就是疊床架屋機構或躺著領高薪等移民者..
百年來的歷史與民主制度的實驗結果,,到底我們學到了什麼?
我想,歷史這東西,不僅只是過往的足跡與照片,它 更指引著人類全體進步的方向吧.
只是 台灣的教育體制急功近利 既缺創意也不如舊日本,新中國的重視少(青)年體育.
難怪北京奧運時中華職棒明星隊會輸中國隊.(都忙著喝酒應酬賺錢打假球哪有空閒集訓練基本動作哩)
版主回覆:
裕仁訪台的行程實在過於緊溱,以致於流於形式,到處蜻蜓點水。最後也只參觀台灣西部,台灣東部則另派大臣代表裕仁前往巡視。據說,裕仁回到日本,被問到台灣的印象,大概是太勞累了,一時竟回答不出來,最後才說,台灣的水果好吃。
你提到憲政問題則較複雜,每個國家都有特殊的國情及歷史,多少反映在憲法的架構上。像法國憲法的雙首長制,就跟台灣有點類似。我對這方面認識有限,無法提供精闢的見解。
|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