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 |
星期四 六月 18, 2009 10:56 pm |
 |
發表人 |
內容 |
賽桑 訪客
|
文章主題: 瑪陵橋 |
|
|
Tony兄您好:
旅記(0286)暖東.瑪陵.鵠鵠崙 這篇,瑪陵橋是上承式拱橋,不是文中所指的下承式拱橋喔...
拱在橋下面時,力量是往上作用的,所以稱為上承式.
版主回覆:
謝謝賽桑兄。我是社會組的,實在分不清楚上承式或下承式。
我旅記中的說法,是引自瑪陵下的解說牌,是由交通部國道新建工程局局長鄭文隆署名的瑪陵橋工程簡介,文中提到:"主橋跨越瑪東野溪及大華三路,為下承式拱橋。"
拱在橋下面時,是不是也可解釋成拱在下面承受(下承式)橋的力量呢?
我實不知何者為是?是否賽桑兄或讀者可再補充說明呢?
|
|
|
|
|
 |
星期六 六月 20, 2009 10:45 am |
 |
發表人 |
內容 |
賽桑 訪客
|
文章主題: Re: 瑪陵橋 |
|
|
TONY您好:
沒有關係,弄錯的不是只有您一人,另外,我也是社會組的,小弟我一開始也的確分不清楚「下承式」與「上承式」,都是大家互相交流出來的。
聽您這麼一說,我也想去瑪陵橋現場看看那個解說牌,若解說牌寫的是「下承式」,那我只好去投書國工局,看看能不能改,不能改也沒法度了。
解釋成「拱在下面承受(下承式)橋的力量」,聽起來也有道理,不過就現況而言,通說都是指拱(或結構物)的上面,承受了橋面或路面的載重,所以稱為「上承式」。這有意思。
我沒辦法貼網址,暫以我搜尋到的網頁,請Tony兄再上雅虎找找:
中國雅虎:「铁路桥梁的类型」,第一頁第4-6行有解釋「上承式橋」、「中承式橋」、「下承式橋」,該網頁中有三張小小的拱橋圖,恰好分成上承、中承、下承。
日本人則把「上承式橋」稱為「上路式橋」,差別只在「承」字用成「路」字。
日本雅虎:アーチ橋の形式 ~ 路面の位置で分類
我國國人的用法則是「承」字或「路」字都有人在用,例如遠足出版的「台灣的橋梁」一書,作者採用「路」字。
最後的結論:一、瑪陵橋是「上承式拱橋」。二、我也要趕快去瑪陵橋看看,順便爬一下石獅山… XD
版主回覆:
謝謝賽桑兄補充說明。
我本來還在猜想,會不會中國大陸用語與台灣沿用日本漢字用語的歧義?後來找到一篇國內的文章,才解開疑惑。賽桑兄的觀點是正確的。
http://www.twce.org.tw/info/%E6%8A%80%E5%B8%AB%E5%A0%B1/360-4-1.htm
這篇文章提到:「拱橋…另一種分類法區分為上承式及下承式,惟偶有誤稱之情形。」
我想高工局的這篇瑪陵橋簡介文就是誤稱的情形。
這篇文章提到,區分方法是依橋面(路面)的位置來做判斷,橋面位於拱圈之上,則稱上路式(上承式)拱橋,橋面位於拱圈之下,則稱為下路式(下承式)拱橋。用「路」字替代「承」字,較易辨識,不易混淆。
上路式(上承式),就是指上面是馬路(拱在下面)。
下路式(下承式),就是指下面是馬路(拱在上面)。
謝謝賽桑兄指正。旅記已做補充說明。
|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