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 |
星期二 十月 07, 2008 1:09 pm |
 |
發表人 |
內容 |
霹靂HaLaKuSo黃山
註冊時間: 2008-09-03 文章: 34
|
文章主題: 話題花囉咪-海角七號 |
|
|
海角七號,拍出了台灣人的自然、真誠!連爆出來的國罵,都那麼樣的可愛!原來國片也能拍得出這麼逗趣、這麼感人。請您來投票回應表決!
1您有看過「海角七號」這部電影
2您有聽過「海角七號」這部電影
3您很喜歡「海角七號」這部電影
4您有看過海角七號但覺得不怎麼樣
5藝術若與群眾脫離那就不叫做藝術
6您覺得角色或語句能深刻觸動人心
7電影若不夠商業是很難生存下去的
8您需要熱情與勇氣面對夢想的堅持
9有錢人都沒有夢有夢的人卻沒有錢
10化解遺憾就是這一部電影的本質
「海角七號」怎麼會賣座成這樣?難不成正是積毀成山,三人成虎?故事大綱為七個男女老少組成一個樂團的歷程,整場電影除了充斥著台灣人的幽默外,其他方面表現都是平平的。沒有起承轉合、沒有前面的鋪陳、高潮也看不到、結局也沒有漂亮的收尾,到後面似乎讓人失去繼續看下去的期待,如果是說電影的細膩度和演員演技,真的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,而在有限的成本內,導演對每個角色故事的著墨、幽默笑點穿插、對故鄉的熱情都表現得很坦白。海角七號,拍出了台灣人的自然、真誠!連爆出來的國罵,都那麼樣的可愛!原來國片也能拍得出這麼逗趣、這麼感人。
和書籍一樣,一本書寫得很好、很有深度,但是讓人看不下去、看不懂,是一件多麼令人可惜的事啊!而另一本書,寫實、生活化、勾勒出讀者心情,讀者會不會願意繼續看下去,甚至再看一遍,也許可試試這種感動。世界一流的大師評比出來的好電影,在臺灣反而變成垃圾。什麼人說怎樣的話、聽怎樣的音樂、看怎樣的電影、用怎樣的腦袋評怎樣的價值、認同什麼樣的事……這點完全騙不了人,不過我要說句公道話:「藝術」若與群眾脫離那就不叫做藝術。讓人看不懂、看到放空的才是好片嗎?
以品質來說,海角七號當然不是一個畫質、動作細膩的片子,不過是個很簡單了解,而且生活化感動觀眾的故事。也許太生活化,不免有點「芭樂」的感覺,不過若以藝術的眼光來看待,應該會注意到海角七號所要表達的內容,只要有個角色或語句能深刻的觸動人心,不就夠了嗎?更何況是,裡面的許多角色都能真誠地反應出我們的生活,所以才會有許多超推薦「恆春郡海角七號番地」-海角七號的影評,因為他們被某個部份所感動。您的感受有多深來自您對那塊領域的了解有多高;我了解海洋、我了解音樂、我了解彩虹、我也了解台灣,所以我看得懂。
至於商業化,社會就是這樣,不夠商業是很難生存下去的,像星光幫的歌明明就不是最好聽的,但還是深深的吸引著大家的目光,轉眼間「星光幫」變成全台灣最紅的團體,總有他成功之處。片中一度笑到不能自己……卻又為了那細膩的情感而感動不已,試著學習看別人長處,也是我所學習的功課,希望您也可以找到令您感動之處。負債3000萬,放手一搏……需要多少熱情與勇氣?需要多少對夢想的堅持?導演魏德聖以幽默的手法,很自然的發生,清描淡寫的將海角七號屬於台灣的特色給拍了出來。
生命只有一回!夢想不會只有一次!錯過的愛情,只要肯回頭,還是有找回心靈相印的一天……人只能活一回,夢想卻有無數個,唯有放手一搏,才能知道機會屬不屬於自己……。誠如《海角七號》導演魏德聖說的:「《海角七號》,是一個化解遺憾的故事,『這些故事怎麼可以不讓人知道?』『為何有錢人都沒有夢,有夢的人卻沒有錢?』『當一個放棄全部希望的人,回到家鄉也是行屍走肉。這些人沒有掌握到人生的第一次機會,當面對第二次的機會,他們會如何面對?』這些遺憾要如何得到化解?《海角七號》講的就是這樣的故事。」
「化解遺憾」就是這一部電影的本質所在,當一部電影有了本質,即使觀眾沒有接收到,也會留在心裡。觀眾會喜歡一部電影,不只是因為表面上的東西,乃是因為留在心裡的感情。不能挽回時光,卻能補足遺憾。恆春是個鄉土濃厚的地方,劇中「代表」一直想把年輕人留下來發展,可惜留不住,且飯店業者辦的活動也是外來的人,好不容易爭取到一個機會給本地的人才發揮,藉由「國寶茂伯」之手,丟出去的鈴鼓來傳承,不要讓恆春的人才外流,這個意義不單單只是用來說恆春的地方,台灣目前正是如此。人才一直外流,這樣會漸漸失去了台灣的競爭力,老一輩的人為台灣打下來的根基,然而人才卻留不住,這樣的根基沒有人來繼續努力、保存及守護,是何等悲哀啊?那麼到底是要化解誰的遺憾呢?是主唱阿嘉、郵差茂伯、交通警察勞馬父子、機車黑手水蛙、小米酒推銷員馬拉桑、彈鋼琴的大大、還是化解日本殖民時代結束時所留下的種種遺憾?不論是化解誰的遺憾,我想化解遺憾的意義就是傳承。
[color=purple]版主回覆:
謝謝霹靂兄精彩影評。
這個版面較適合分享恆春或海角七號景點的相關遊記,影評偶爾為之無妨。呵呵。 |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