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 |
星期三 十月 01, 2008 7:34 pm |
 |
發表人 |
內容 |
霹靂HaLaKuSo黃山
註冊時間: 2008-09-03 文章: 34
|
文章主題: 登山最怕的「四不一沒有」-沒有登山專業知 |
|
|
野外求生是所有登山客必備的專業知識,登山界最流行的「三層皮膚」穿衣法,提供良好的遮蔽效果。因為怎樣活過第一天,應是衣著居住的舒適與安全比食物重要(保暖、緊急避難、生火)。
第一層皮膚(排汗層),通常為長內衣褲,此層衣物需通風良好,以保持身體涼爽、不悶熱。
第二層皮膚(絕緣保溫層),用以加厚空氣層為主,此層衣物需能聚積乾燥空氣以造成空氣保溫層,聚積的空氣層越厚保暖的效果也越好。所以幾件輕而寬鬆的衣服比單一件厚重的衣服來得保暖,因為空氣保溫層較厚之故。
第三層皮膚(防風雨層),以保住絕緣層的效果為主,在顏色方面宜選用色彩鮮艷者,以方便別人從遠方辨視。
如果第一天尚未獲救,登山首要在民生,有經驗的登山者常會在行進間不時的吃些零食來補充熱量,但人可以三天不吃飯卻不可以一天沒有水喝,故這時水又比吃飽的食物重要!(找水、覓食、求救信號)。水是生命的源泉一般而言,一個人只要有水喝,生命通常可以維持個三、五天以上。登山通常會大量流汗、電解質流失,最好補充一點鹽分。
自然取水法:雨水、露水、雪水、泉水、池水、河水及湖水等。植物性食物較易獲得,嫩芽有茅草芽、箭竹筍、百香果等。
植物中取水:
1仙人掌:取一節仙人掌的莖,將頂端削去一個缺口,用一小樹枝或小刀插入莖內,搗爛成汁飲用。
2椰子:選擇未成熟的椰子,用刀或尖銳木樁把椰子打開,飲用其內部的水份。
3藤蔓:將藤蔓底部切成四十五度口,找一盛水工具將水滴入其內。
4野菠蘿:找野菠蘿取其未插入地下的根莖,用刀削一個缺口,找一盛水工具將水滴入其內。
5竹子:選擇一棵老黃的竹子,將其底部切開即可得之。
6香蕉與芭蕉:找棵蕉樹,取其根部用一竹筒削成四十五度,插入其根部,讓其水份滴入盛水之工具。
野外求生的三大要素:刀、火、繩
刀:工具、打獵、自衛。
火:可以用來煮食、取暖、照明、晚上的時候可以防止野獸攻擊,也可以拿來當訊號,增加搜救時被發現的機會。
繩:的取得可以用樹藤,或是植物長的纖維製作其他工具以增加生存的機會。
野外求生植物就其求生功能上來分類,可分為下列幾種:
1.食用植物:可直接或間接食用以使人獲取維生養分的植物,如山藥、山蘇、高山白珠樹等。
2.藥用植物:對人體疾病具有某種療效的植物,如車前子、魚腥草、毛地黃、艾草、當歸等。
3.工具植物:可使用植物的某些部位來製造求生工具,如月桃、竹、茅草、苔蘚等。
另外雷電交加的氣候也需注意安全,雷雨是夏季午後常見的天氣型態,因形成快速,且如果遭雷擊可能瞬間就休克喪命,所以要快速採取避難的行動。如處身在暴露的山頂、岩稜、草坡,一定要迅速向下撤離,一直到置身樹林中為止。注意不可在獨立高樹下或瞭望好的涼亭中躲雷雨,因為尖端放電的原理,這些都是雷擊機率高的地方。如果來不及下撤,而雷電已在周圍打,甚至覺得毛髮直束起時,要馬上找凹處就地坐下、低頭彎趴,最好坐在睡墊等絕緣體上,並遠離所有的鐵器(包括鐵欄杆、登山杖、冰斧),等雷擊稍緩再向下撤。
若先看到閃電出現而雷聲瞬至,則附近落雷的機率很大,需特別當心。因為閃電的速度為30萬公里/秒,而雷聲的速度為340公尺/秒。避開孤立木,曠地莫撐傘;孤立木因集聚電荷,致易遭雷殛,此為一般性之物理常識(尖端放電)。樹林內避雷時,身體應避免緊靠樹身,以防止感電。行進間如突然感到頭皮發麻、髮根豎立,皮膚有刺痛感覺,情緒亢奮緊張,這表示大氣中大量充電的現象,會隨時落雷,應迅速蜷曲身體並蹲下。此外颱風或大雨後,暴漲的溪水常阻斷山友下山之路,若因趕著下山而冒險渡溪,則可能發生溺水的事故,建議山友遇到溪水暴漲時非萬不得已不要涉險,應等待水退或救援隊支援再行渡溪較為安穩。
版主回覆:
謝謝分享。
雖然一日往返的郊山行程較少會遇到求生問題,我個人的經驗是,在山徑行走,最容易發生一些滑倒或絆倒的小意外。
所以獨自行走時,一定要很專心的注意落腳點及路況。千萬別覺得這種小意外沒什麼,有的山友運氣差,跌倒時剛好旁側是深谷,或者跌時頭部撞到硬岩,或者絆倒時,剛好身體撲向山友砍過的樹枝尖刺,都可能造成嚴重的後果。所以郊山的山難也時有所聞。
|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