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 |
星期日 十一月 11, 2007 12:49 pm |
 |
發表人 |
內容 |
Tony
![]()
註冊時間: 2006-01-18 文章: 928 來自: 南港山
|
|
|
|
|
 |
星期日 十一月 11, 2007 3:33 pm |
 |
發表人 |
內容 |
Hsu
![]()
註冊時間: 2007-02-17 文章: 107 來自: 台北市
|
文章主題: |
|
|
聽母親談起,光復後戶籍歸戶,鄭氏家族原有許多長工、俾女戶籍都歸為養子、養女。原鄭氏家族興盛的養子(或過房子)、養女制度與長工、俾女形成的養子、養女在戶籍上無法分辨。若各房長者生前未妥善規劃,去世後遺產便成為嚴重問題,加上有些不肖子孫將產權或地上權轉讓,有段時間 進士第淪為平民窟,目前土地大致上還是鄭氏後代擁有,但地上使用權問題似乎頗複雜;家族內部沒有產生足夠權利的領導人也是問題。這是 進士第長期無法整合的原因。
至於北郭圓是日治末期開馬路被切割的支離破碎,當時就有人說「完了!完了!鄭家沒落了。」
板橋林家花園當初由 林熊徵公之子發起捐出,林熊祥公等產權較大者後代配合;另一大支 林柏壽公後代轉而支持,整個林家花園8、9成所有權人同意捐出,其他反對者(人數眾多但持分很少)無法阻止,加上公權力介入,硬將違建戶遷出,就這麼整合成功。
母親是鄭氏後代,看到板橋林家花園的成功,常嘆惜自己小時候曾住過的地方如今淪為違建區的模樣;當初也有人發起整合但沒成功,拖了十幾二十年如今台灣人變得個人權利主張無限高漲,我想更難了吧。
以前曾貼過連結,再貼一次吧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hsu042/article?mid=599&prev=614&next=498&l=f&fid=18
版主回覆:
謝謝Hsu兄補充說明。
實際走訪「進士第」,才驚覺這處國家古蹟的現況實在很糟。
我猜想應也是家族成員眾多,不易取得共識,所以造成今日這種局面。
政府已指定「進士第」為國家古蹟,土地的使用及買賣自然受到限制;而居住者不願遷離,又無力整修房子,「進士第」便日漸殘破了。真是可惜。
|
|
|
|
|
 |
星期一 十一月 12, 2007 1:16 am |
 |
發表人 |
內容 |
Hsu
![]()
註冊時間: 2007-02-17 文章: 107 來自: 台北市
|
文章主題: |
|
|
[新竹市]古蹟之旅一共四篇,實在是太精彩了;因養病中的母親視力無法看清螢幕的字,我邊看邊解釋給她聽,講到熟悉之處,她頻頻點頭說:「對!對!對!就是這樣。」,我不知如何表達...只是真是感激您精彩的遊記,讓身體狀況無法回新竹的母親能夠“神遊故鄉”,在此表達謝意,也替母親謝謝您。
另外,緊鄰城隍廟的法蓮寺以前應該是屬於城隍廟的陽廟,這是我大伯告訴我的,台灣清代蓋的大廟,陽廟旁常常會蓋一間陰廟搭配;陰廟旁也會蓋陽廟。時間上或許會稍晚,但應該都會有。如 台北 龍山寺旁的 大眾爺、新竹 城隍廟旁的 法蓮寺、板橋 接雲寺的 大眾廟。若大廟附近無法覓地興建相對應廟時,則廟內另闢一室供俸。
日治時期上述搭配寺廟產權都屬於本廟所有,後期可能被日本人強制分割,佛寺部分有些改由日本佛教宗派進駐,道廟的部分則面臨可能拆除的危機。光復後產權登記依然分開,久而久之就分道揚鑣了。
以上大伯晚年自己考證的心得,上面例子 大伯都查到確實產權原歸本廟所有,但他還未下定論,寫於此供參考。
版主回覆:
說來慚愧。我對新竹市的古蹟認識有限。所幸現在的資訊發達,容易取得古蹟訊息,然後一一走訪。我們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了。
法蓮寺,根據現場導覽資料所述,是建於嘉慶8年(1803年),約晚於城隍廟60年。相傳當時是城隍爺指示,要在廟的西側建立佛祖殿,因此淡水廳同知胡應魁修建此廟。目前的格局是日本時代重修。
日本統治的後期則因軍國主義盛行,推展皇民化運動,強迫台人改變宗教信仰,純道教的寺廟,如關帝廟,都受到迫害,有的神明只好遷出避難。有的寺廟則配祀日本人亦信仰的佛教神祇,如佛祖或觀世音菩薩等。
|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