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 |
星期四 九月 20, 2007 4:01 pm |
 |
發表人 |
內容 |
J.C. 訪客
|
文章主題: 「觀看景物」與「觀看虛無」 |
|
|
Tony兄說:「欣賞湖水碧波,晴空不如煙雨,夏湖不如秋水...」,弟甚有同感。以前我常去淡水欣賞觀音山遠景,最美的時刻,就是湮雨濛濛的觀音山。我桌上還有一幅街頭女性水彩畫家的畫作,就是雲霧低罩中的觀音山矗立於淡水河彼岸。
昨日,於閱讀了Tony兄的新旅記後,接著拿出桌上林語堂名著「生活的藝術」翻閱,第十一章「旅行的享受」第一節「論遊覽」引述金聖嘆之說「旅行者所必須的行具:胸中的一副別才;眉下的一副別眼」。他並提出「觀看景物」與「觀看虛無」的差別,一個真正的旅行家必是一個流浪者,旅行必須流浪式,否則便不成其為旅行。他的論點,有些人有不同意見,但也自成一家之言。
最近買了一本書「禪的生活」﹝by 日本玄侑宗久﹞,書中第一章第四節「“悟”周邊的景色﹝廓然無圣﹞」、第五節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」。讓弟聯想起:禪的看景,蒙朧的好。
版主回覆:
呵呵。有時旅行的滋味,卻是回來才慢慢回味出來的。人在現場,說不定只是悶熱想逃離的心情而已。
一個人的旅行,較能沈澱心靈,確實是如此。但一個人旅行,最好走較冷清的路線,否則走熱門景點,遇美景,看見別人成雙入對,也會很後悔未攜佳人同行。呵呵。
|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