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 |
星期四 九月 06, 2007 4:51 pm |
 |
發表人 |
內容 |
J.C.Lin
註冊時間: 2007-09-03 文章: 24 來自: 台北
|
文章主題: 人生如海上行船 |
|
|
剛才閱讀了Tony兄的「中壢.篤行五村.篤行六村.榮民工廠(0218)」一文,頗有感觸。因為點選該文後,第一個進入眼簾的是照片「眷村一景」,這與我童年所居住的眷村幾乎是一模一樣。
去年,家母突然過世,她生前最懷念、也是我們童年成長的地方「干城二村」,兩年後也將灰飛湮滅,村民將遷至五股鄉陸光六村舊址上的新建國宅。母親過世後,子女為她老人家製作了懷念光碟,其中含有許多童年的記憶。今年大年初六,家人返回林口老家作最後的巡禮,並拍攝許多眷村老家照片,以懷念母親並作為永恆記憶的一部分。
孩童時的記憶,除了眷村生活外,離家稍遠的觀音山凌雲禪寺與硬漢嶺、八里廖添丁廟、嘉寶下寮地區的海濱,住家附近的林口竹林山觀音寺,都有我童年的足跡。這些往事,隨著母親的過世,已是不堪回首。人生半百,有如過河卒子,只能奮勇向前。
我很喜愛閱讀Tony兄的自然人文旅記。除了旅記文筆優美、和具親切感的手繪地圖外;更重要的是,文章透露出感時傷懷的人文氣息。在閱讀版主「小觀音山西峰‧群英會」乙文,我特別有感觸。該文將吾人及芸芸眾生遲早都將面對的心境,表露無遺。
該文說:《從三十歲到四十歲,我的人生路,走來並不順,跌宕起伏,悲欣交集。我學會謙卑地面對人生。
四十歲突然就這麼到來。驀然回首,青春遠離,人生已過半,心情漸變得複雜起來。四十歲以前,是邁向未來的心情;四十歲過後,則是朝向終點的心情。駐足於中年人生,承先啟後,不禁感慨生命的流逝,不免疑懼地窺視生命的盡頭。不論甘願與否,都得承認,要開始面對人生春夏之後的秋與冬。我,也想在人生路上留下些雪泥鴻爪。
我在這時候開始爬山,也開始寫旅記。中年寫旅記,不會只寫單純的遊記,我也同時在寫人生旅程的心情,對生命做回顧與反省。
爬山,我選擇獨行。獨行於山林,雖然孤獨,但能讓我沈靜地觀照與省思。尤其是漫訪於幽幽古道,穿梭於處處遺址,心思總能飛馳騁想,超越時空的侷限,使我能夠以較寬闊的視野和眼光來看待塵世的紛擾與哀榮。》
上述文字說出我及許許多多人的心境。
母親過世後,我寫了「人生命運與幸福……給弟弟的一封信」,信中有一段文字如下:
《有許多大哲人,如普魯塔克、叔本華,都將人生比喻為海上行船。叔本華在論及「我們對於命運和世事的發展所應抱持的態度」時說:我們的一生可比之于一條船的航程。運氣─順運或者逆運─扮演著風的角色,它可以迅速推進我們的航程,也可以把我們推回老遠的距離;對此,我們的努力和奮鬥都是徒勞無功的。我們的努力和掙扎只是發揮著槳櫓的作用。我們竭盡全力揮舞槳櫓數小時,終於向前走了一程,這時,突如其來的一陣強風一下子就能使我們倒退同樣的距離。
我的情況與你有些類似,都是在逆境之中。但我們兩人之間最大的不同是,你的逆境才開始沒多久,我的逆境已將近十個寒暑了。我的苦頭嘗盡,才學到一點點經驗與智慧。你是我的弟弟,我不要你重蹈我所經歷過的。因為,這是我在母親臨終前,對她老人家所做出的承諾:我會照顧你和家人。
有關命運,我是同意叔本華的看法。你和我這兩條船,現正在大海中漂流著,沒有一點來風的跡象。由於你初遭遇這種情況,心裏著急,懷疑自己,想拼命划動船櫓,証明自己的存在,但進展有限;而我呢,最初也是如此,但經過這麼長久的時間,我才漸漸學會「順其自然」。在大海中,無風時,我們要安於現狀,怡然自得,不要急著想証明自己;等到起風時,你自然而然就可乘風破浪,日行千里。你的妻子現在事業就如同船行起風時,你們兩人要好好把握,相互配合。
目前,你唯一必須立即要做的事是:努力讓自己輕鬆面對逆境。你會說:這談何容易。斯多葛哲學家如聽到,他們會對你說:你要証明你自己,不是在順境時傲視別人,而是在逆境中能控制自己。別人遇逆境時,懷憂喪志;你遇逆境時,能知天命,豁達面對,不發脾氣,那才是真正有美德的人。在美國出品的電影「神鬼戰士」中,羅馬帝國皇帝馬可斯‧奧里略教導其子科摩托斯,人應具有四種美德:Wisdom, Justice, Fortitude, Temperance。雖然,這是對做皇帝的人的品格要求,我們一般人也應努力見賢思齊。其中,我對智慧、堅毅、節制三種美德特別重視。
為兄的,花了很多時間才學會如何面對逆境,我相信你的資質比我高,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學會控制自己。人唯有能控制自己,才能領導他人。想發脾氣時,能控制住;別人發脾氣時,你能引導轉化,這樣就對了。不容易啊!我有時也無法做到。但我希望你在這方面強過我!
馬可斯‧奧里略在「沉思錄」中說:要像一塊岬角的岩石,任憑那海浪不斷的沖擊,但是本身屹立不動,四周的汹湧浪濤不久就消沉下去了。我希望你我都成為那岬角的岩石。下次見面時,我願將「沉思錄」借你一閱,但由於書頁內我作了許多眉批註記,我想自己留存。如該書合你的性向,我願再購買一冊,贈送給你。
最後,我要談一談幸福這件事。你的一切努力,都是為了自己、你的家人和親人的幸福。在追求幸福這一點上,「努力」很重要,但是有時「捨棄」也是很重要的。羅素曾說:我們應在努力與捨棄之間保持平衡,雖然這兩項主張都曾有極端的擁護者。幸福這種東西當然不是單靠機運從天上掉下來的,當一個人要為生活而工作時,他的需要努力,是顯而易見的。但在當今功利思想盛行,人們覺得光是生活不足以變得幸福,還覺得需要成功。但在大多數職業內,收入變成了唯一的成功尺度。從這方面看,捨棄這個因素在大多數情形中是值得提倡的。明哲之士雖不願對著可免的災難坐以待斃,但也不願為著不可免的患難虛耗精力與時間,而且即使對某些可免的患難,他也寧願屈服,假如去避免這等不幸所做的努力會妨害他更重要的追求的話。羅素建議:即使對付真正重要的目標,也不宜過於動感情,得失心太重。要盡人事,聽天命。
在永恆的宇宙中,人的一生是短暫的、渺小的,人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。如此一想,人就能心胸開闊,不會陷入小事煩惱中。
2006,12,19》
謹將此文,贈給版主。同時,盼山友同好從文中哲思獲得助益。
版主回覆:
我當時寫《篤行五村六村》,只是感觸於如此大片面積的眷村老房子將被拆除,想寫篇旅記,抒發感想。沒想到後來還引發不少迴響。有兩個要製作眷村特輯的單位向我商借照片。我反而尷尬地回答,我只是寫篇旅記,當時用數位相機拍攝還只是用很低解析度設定而已。
我想篤行五村六村的居民,應該不少人會拍攝眷村照片以做紀念,只是沒有發表而已。所以這些製作單位在網路蒐尋時,只能到我這些臨時拍照的照片而已。現在網路資訊這麼發達,或許將來會看見愈來愈多的篤行五村六村舊照片被張貼出來。
Lin兄文字優美流暢且具深意,此書信張貼於留言板,未免可惜,Lin兄應有部落格或個人網站收錄此文吧!?若無,實應考慮建立才是。
|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