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 |
星期六 二月 28, 2015 9:04 pm |
 |
發表人 |
內容 |
東山人
註冊時間: 2010-02-04 文章: 2981
|
文章主題: 【熊本県山都町】日本最大的石造拱橋--通潤橋 |
|
|
通潤橋位在熊本県山都町,美麗的田園風景中的一座石造的拱橋,長75.6m、高20.2m,幅6.3m,通潤橋是橫跨於轟川上的單一拱橋,建於日本嘉永7年(1854年),長75.6公尺、高20公尺,作為日本江戶時期所建造的石橋,它的拱門直徑和高度是日本國內最大。
建造通潤橋的目的不是給人過而是為了運送水的灌溉渠,橋上排列了3列石製通水管。當水位滿時,由橋中央兩側之排水口直瀉而下,形同飛瀑,極其壯觀。
通潤橋是可與現代土木技術匹敵的技術所建造的石橋,也是日本以獨自技術完成基於稱為噴水管(逆siphon)原理的第一座拱門橋、在技術史及文化史上是極貴重的古蹟,而受到日本國家重要文化遺產的指定。另外包含通潤橋的通潤用水是代表日本的水之一,被日本農林水產省選為疏水百選。
當時住在白系台地的居民連生活用水也都缺乏,更不要說是農業用水。白系台地是由長野、小原、田吉、犬飼、新藤等8個村構成,周圍有五老瀧川、千瀧川 和笹原川,形成深邃的溪谷。白系台地的居民以耕種為中心,雖然水田的面積大約有13萬2千坪,但是稱得上是好田的唯有2千4百坪。當時的惣庄屋(當地負責人)「布田保之助」(1801年~1873年)覺得疏水不便,設法引水灌溉白系台地,把這個地方變成可以擁有豐富收成的地方。
布田保之助費盡腦筋,想到了利用連通管原理。經過反覆的實驗後,決定在橋上放置3條用石頭所作成的通水管,利用連通管原理順利的將水透過這些通水管 運送到白糸台地。為了加強橋的強度和施展防震措施,布田保之助在建築架構上也下了不少功夫,在水的入口處和出口處刻意的彎曲通水管,也在每條通水管上4個地方採用把松樹中間挖空所作成的木頭通水管。另外為了防止通水管內部囤積泥土和砂石,更是嚴密的計算放水口的位置。
布田保之助親自參與通潤橋的企劃、設計、資金計劃和施工,綜合民眾的力量,從動工歷經1年8個月終於完工,也因為這項大工程,期待已久的水經過山谷,灌溉了白系台地約100公頃的田地。
在建造通潤橋時最為發揮本領的是稱為種山石工的職業師傅集團,這些師傅聚集了一生所學的技術來完成這項浩大的工程,每個人對於自己的技術都有很大的 信心,要是通潤橋倒塌反而會感到羞恥,因此在通潤橋完成當天,師傅們的口袋裡藏著寫著「這個橋要是塌掉了,就以切腹謝罪」的一張紙。
通潤橋是農業灌漑用的石橋,放水的最主要目的是清除囤積於石管內部的砂石等,因放水活動備受矚目,才定期的舉辦觀光放水。近年來通潤橋出現漏水等問 題,為了保護這文化古蹟,主管單位決定限制放水的次數。另外,除了配合種田時期,5月初至7月底設定為停止放水期間以外,也會因為缺水、清理水道、天氣不 良等因素臨時決定停止放水活動。雖然旅客到此不一定可以見識到壯觀的放水情景,但通潤橋的魅力以及橋梁本身的歷史背景及功能也是值得欣賞。
・由2012年3月開始接受預約放水,除了5月初至7月底以外,一天接受一組預約,費用1萬日圓
【放水受付所】
(営業時間:10時から16時まで)
通潤橋史料館内 TEL 0967-72-1933
・通潤橋雖是座橋但並不是設計給人走的,所以橋上並沒有欄杆。雖說只是通水之用,但是還是可以讓人過橋。有興趣的旅客可以在放水時走到放水口上方,一瞧有如瀑布之震撼。據說直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個人掉落橋下過。
・通潤橋附近有通潤橋史料館可以參觀(門票300日圓,時間10:00~16:00,不定期休館)。
通潤橋(つうじゅんきょう)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Cl6frP2pYh0
空撮通潤橋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ozPfWXTs7Cg
通潤橋の上の通路で歩き撮り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BMN8BHNj6cE
通潤橋放水 HD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V8pw8yHN61Y |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