旅聯網論壇
 
進階搜尋
   
 
 
     

旅聯網論壇 首頁 Tony自然人文遊記留言板 登山最怕的「四不一沒有」-沒有登山專業知
從之前的文章開始顯示:   
      台北時間 (GMT + 8 小時)  
發表新主題  回覆主題

星期三 九月 17, 2008 6:01 pm
發表人 內容
霹靂HaLaKuSo黃山



註冊時間: 2008-09-03
文章: 34

文章主題: 登山最怕的「四不一沒有」-沒有登山專業知 引言回覆

  台灣地區發生的山難事件大都與登山專業知識不足有密切相關,而登山的專業知識來源大致上為自我進修、學長傳承、民間社團及政府機關之教育訓練。由於缺乏普遍性、持續性、專業性的登山安全教育與訓練,以致領隊嚮導素質參差不齊,經驗不足、登山地圖判讀能力不夠、登山技術生疏,無疑是登山安全最大危機之所在。

  首先就「風寒效應」與「水寒效應」對登山者的影響來探討。

  所謂「風寒效應」為當風速增加時,會將熱量帶出體外,導致皮膚表層溫渡下降,最終導致人體內的溫渡下降。風速越高,體溫的下降就越快。風寒效應只發生於暴露在衣物之外的皮膚上,所以只要透過適當的保暖穿著要領,就能將風寒效應降到最低。

  「水寒效應」為當身體潮濕時,身體所散失體熱的速度是身體乾燥時的25倍。這在酷熱的夏天是最有效率的降低體溫方式,但是在山區的低溫環境下,卻是造成失溫情況的最大助力。因此保持身體的乾燥永遠都是從事戶外活動時穿著的最高指導原則,這也是登山衣物之所以獨特於其他種類衣物特色的原因所在。

  那麼我們應如何保持身體溫暖而乾爽呢?

1穿排汗內衣,以保持身體的乾燥。
2裝備輕量化,減少流汗的情況。
3以不流汗的速度行進,既輕鬆又兼顧保暖。
4走路時少穿一件衣服,剛起步時會有點冷,但身體暖了之後就可以避免身體因過熱而流汗的情況。
5戴一頂防風的遮陽帽或是保暖帽,減少頭部的熱量散失。
6一休息馬上就穿起風衣,以減少身體的體熱散失。
7每20~30分鐘補充一次食物與水。
8爬山每上升1000公尺高度時,地表溫度將下降攝氏6度,故應注意高度的變化。


版主回覆:
謝謝分享。
 
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 雅虎訊息通
      Back To Top  
發表新主題  回覆主題


1頁(共1頁)
前往:  
     
本正體中文由 SKR Studio 製作 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