旅聯網論壇
 
進階搜尋
   
 
 
     

旅聯網論壇 首頁 Tony自然人文遊記留言板 林本源園邸(林家花園)
從之前的文章開始顯示:   
      台北時間 (GMT + 8 小時)  
發表新主題  回覆主題

星期一 十月 15, 2007 8:36 am
發表人 內容
69
訪客





文章主題: 林本源園邸(林家花園) 引言回覆

看了這篇文章才知道
原來板橋林家是因為支持抗日才沒落
鹿港辜家是迎接日本人來台北城才發跡
難怪有人責怪是漢奸
其後代子孫因貪污背信落跑日本
是基因作祟嗎?


版主回覆:
板橋林家的沒落不能全然說是因支持抗日。
日本領有台灣,並未沒收私人產業,板橋林家也沒有因此而沒落,只是新的權貴興起,林家首富的地位逐漸被取代而已。辜顯榮因迎接日軍入台北城而發跡,這行為卻是受託於台北的仕紳,當時台北城已陷於無政府狀態,兵勇流竄,治安敗壞。仕紳為求自保,乃迎接日軍入城一事。
「漢奸」的說法,我並不太贊同,建議一讀:劍潭古寺
至於貪污背信之基因,實人人皆有,當以他人為戒,惕勵自勉。
 
      Back To Top  

星期一 十月 15, 2007 12:51 pm
發表人 內容
Hsu



註冊時間: 2007-02-17
文章: 107
來自: 台北市

文章主題: 引言回覆

板橋林家一直到光復初期都是台灣首富並未沒落,其家族股份在四大公司仍是最大,之所以感覺沒落是枝葉太龐大家產分散所至。
目前華南金控董事長 林明成為 林熊徵獨子,手中握有資產還是相當驚人(個人所得稅TOP10);而 林熊徵另外3位弟弟的子孫相較之下就不是很富有了,如 林熊祥之子歷史學家 林衡道,因分家產的兄弟姊妹多達廿餘人,再多家產如此分下也將稀釋了。
另外林家另一支 林柏壽財力也相當驚人,光復初期任台灣水泥公司董事長,也因為子女太多,家產稀釋了。台泥原本有私下協議的---林、辜兩家交替任職董事長,後來 辜家不肯放手,林家又整合困難,就這麼硬生生變成辜家產業了。
我自己感覺 林家會讓人覺得沒落主要原因還有一項是沒有自己的大企業,傳統地主型富豪財力靈活度無法與大企業相比。


版主回覆:
謝謝Hsu兄補充說明。旅記文短,未及一一細述,所以只以1895年為分水嶺,之前,板橋林家的基業達於鼎盛;之後,其財勢漸為辜家所超越。當然,板橋林家仍不失為地方富賈,只是政商官係及財勢已漸漸不如從前。
 
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 參觀發表人的個人網站
      Back To Top  

星期一 十月 15, 2007 9:24 pm
發表人 內容
vespa
訪客





文章主題: Re: 林本源園邸(林家花園) 引言回覆

古早臺灣有句「順口溜」:「第一盡忠林朝棟(指台中霧峰林家);第一怕死林本源(指板橋林家)」
臺灣割讓後、林朝棟一度率軍北上,支援臺北抗日,之後霧峰林家還有個林獻堂跟日本人繼續作對...
被推為台灣民主國的國會議長的林維源,台灣民主國獨立慶典的第二天就潛逃至廈門,日本人接管台灣後,在後藤新平的保證下,林家才遣林鶴壽返台主持家業,維繫了板橋林家既有的龐大產業...
所以板橋林家在日本時代也是頗"順從"的

版主回覆:
有機會我也想去霧峰林家走走。九二一大地震時,霧峰林家舊宅被震毀嚴重,不知復健如何?
怕死是人的天性,以當時台灣情況,又如何苛責呢?否則,邱逢甲也是難逃責咎。
至於姜紹祖、徐驤、吳湯興等不顧身家性命,英勇抗日,其英烈事蹟,當永留於青史。
 
      Back To Top  

星期一 十月 15, 2007 11:04 pm
發表人 內容
Hsu



註冊時間: 2007-02-17
文章: 107
來自: 台北市

文章主題: Re: 林本源園邸(林家花園) 引言回覆

vespa 寫到:
古早臺灣有句「順口溜」:「第一盡忠林朝棟(指台中霧峰林家);第一怕死林本源(指板橋林家)」

所以板橋林家在日本時代也是頗"順從"的


我對於這些歷史人物的看法與 Tony兄相同,不需要去批判與誰較親近。一個沒有政權、軍隊的家族對任何統治者都沒實力挑戰,尤其族中領導人更無法明確表態;個人背負整個家族命運,多少口子的身家性命絕定再他的一念之間?
許多日治時期的風雲人物光復後被以漢奸起訴,但這些所謂的“漢奸”在台灣民間社會的評價卻又極受尊崇。原因何在?這點也是引起中研院 許雪姬教授有興趣研究的原因之ㄧ。
再說霧峰林家,即使日本統治台灣50年,心向“祖國”的意志始終不變。到頭來光復後卻避走日本,反映了執政者一念之間足以讓這些家族分崩離析的可怕。再說今日 蔣渭水的地位明顯高於 林獻堂,與我父親那一輩的觀念頗有出入,為什麼?只因 林獻堂心向祖國,我不禁反問「心向祖國」有那麼嚴重嗎?
歷史人物被冠上 走狗、漢奸,這一切是動盪的時代造成的,未來台灣走向如何沒人知道,如果繼續如此對待歷史人物,統或獨的人士必有一方被貼上標籤,真是情何以堪。

不知如何表達心中意思,或許我部落格以前寫的一篇解釋的較好,貼連結還請 Tony兄見諒。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hsu042/article?mid=599&prev=614&next=498&l=f&fid=18

版主回覆:
謝謝許兄,是一篇感人的文章。讓我很想早日到新竹去走一走。
隨著我的足跡漸及台灣各地,我想我會有機會一一去回顧這塊土地在各地發生過的歷史往事。
而我一直秉持著同情、理解與寬容的心情,來看待過往的歷史。台灣的歷史宛如基隆河,曲折多彎,每一轉折,多少傷痛。這傷痛,這瘡疤,須溫柔以對,才能逐漸平復。
 
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 參觀發表人的個人網站
      Back To Top  
發表新主題  回覆主題


1頁(共1頁)
前往:  
     
本正體中文由 SKR Studio 製作 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