旅聯網論壇
 
進階搜尋
   
 
 
     

旅聯網論壇 首頁 Tony自然人文遊記留言板 「登雪山記(上/下)」是一篇很美的文章,
從之前的文章開始顯示:   
      台北時間 (GMT + 8 小時)  
發表新主題  回覆主題

星期四 九月 27, 2007 1:06 pm
發表人 內容
J.C.
訪客





文章主題: 「登雪山記(上/下)」是一篇很美的文章, 引言回覆

今晨,神清氣爽,再次細讀Tony兄的「登雪山記(上/下)」,讀後感覺這是一篇很美的文章。尤其,文章述說攻頂不成後,心念一轉,而去細細品味大自然的壯麗。這讓我想起王維「行到水窮處,坐看雲起時」的美麗詩句。人生常常需要王維這種詩中的意境。

除了「知足不殆」、「知足常樂」外,版主文中還透露出一種人生哲學思想。大陸學者高興主編的「懶惰哲學趣話/外國名家人生美文66篇」第18篇「看一個孩子玩耍」﹝by烏拉圭散文家何塞.恩里克.羅多1871-1917﹞一文中也表達出相同的人生哲學。茲引文如下,供大家欣賞:
《孩子在家中的花園里玩玻璃杯,午後的陽光在純淨的空氣中閃耀,使杯子宛似一面裬鏡。他用一只手松松地拿著杯子,用另一隻手找來一根細木棍,很有節奏地在杯子上敲擊。敲一下,可愛的小腦瓜兒就點一下,全神貫注地傾聽,響亮的聲波宛似小鳥的顫音,從被傷害的杯子上發出來在空氣中漸漸消逝。
他這樣繼續自己的即興演奏,直至突發奇想,改變了玩耍的方式:他彎下身去,用雙手捧起小路上干淨的沙子,將杯子裝滿。然後又精心地將杯口的沙子抹平。沒過多久,他又想讓玻璃杯發出清脆的響聲;但杯子沉默不語,它那透明的杯子,似乎已經失去了靈性,對木棍的敲擊,只用一種干巴巴的聲音作為回答。
藝術家對演奏的失敗露出生氣的表情。他一定想哭,但是止住了淚水。他似乎不知所措地看了看四周:濕潤的眼睛盯住了一朵潔白盛開的花朵,它在附近的一個花壇邊的枝頭上晃動,那枝頭向前伸出,好像在逃避一只膽大妄為的手中的綠葉的陪伴。孩子微笑著走向花兒,努力搆到它,利用動盪不定的風力使枝頭擺動的瞬間將它抓住,剛一到手,就美美地將它插在杯子裏,杯子又成了高貴的花瓶,用窒息了杯子的音樂靈魂的沙子,將嬌嫩的花梗固定。他對自己的補救感到驕傲,將崇敬的花朵舉得高高的,像凱旋一樣,從花叢中走過。》

在這個小故事中,作者說道:
《睿智而又天真的哲學!---我想。殘酷的失敗沒有使他灰心喪氣,也不再堅持享受已經失去的快樂,而是從導致失敗的條件本身,抓住機會創造新的遊戲、新的理想、新的美....這裏難道沒有一種行為的指南嗎?如果在人生歷程中,我們都能效法這個孩子,該多好啊!面對命運為我們的目標、希望和夢想設置的一個個障礙,讓我們都像這孩子一樣吧....》

弟很喜愛這短文,2007.7.25再次閱讀時曾註記:《

羅素:不要把自己的人生構成只有一幅圖,而要有整個的畫廊。
喬治.桑塔亞那:每個人人生的最終結局﹝死亡﹞都是悲劇,但其過程都是喜劇。喜劇中的成分不外乎遭遇不幸,尋求權宜之計以及皆大歡喜的結局。人人都承認自己在喜劇中屢屢上當受騙,.....如果人們抱怨這些不幸遭遇,抗議這些解決方法,那只是因為他們的靈魂沒有自然洪流那般富有彈性和易於變化。

end


版主回覆:謝謝分享。
不登雪山,不知身體這麼差。呵呵,林兄可以一試。
雖是莫可奈何,但當時能知所進退,總算保住了雪山之行的美麗結果。
 
      Back To Top  
發表新主題  回覆主題


1頁(共1頁)
前往:  
     
本正體中文由 SKR Studio 製作 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