旅聯網論壇
 
進階搜尋
   
 
 
     

旅聯網論壇 首頁 Tony自然人文遊記留言板 Re:[台北坪林].坪林茶業博物館.虎字碑
從之前的文章開始顯示:   
      台北時間 (GMT + 8 小時)  
發表新主題  回覆主題

星期六 九月 25, 2010 10:17 pm
發表人 內容
郭耀清
訪客





文章主題: Re:[台北坪林].坪林茶業博物館.虎字碑 引言回覆

Mr. Tony 你好:
壹、一、我是以前質疑坪林茶葉博物館的虎字碑,不是劉明燈所寫的郭耀清。
二、您說:「後來查史料,劉明燈確實是於同治七年離開台灣,但是到了年尾的
十二月才離台。因此,這一年他還有總兵職務,仍須巡防台灣各地」。
貳、本人願意再提供文獻資料作參考。
因 佐證之清宮檔案很大,試三次多無法使用本欄,資料另傳。

參、結論:依宜蘭志略及清宮檔案
一、每年9月根本不是總兵北巡的的月份,是11及12月,且行前報備,走後報告。
二、到噶瑪蘭應走草嶺古道(官道),怎可能走淡蘭便道。
三、同治7年7月劉明燈已被卸下職務「停職查看」,北京是否可讓他復任或被罷
黜,相信他當時心中一定煎熬難過忐忑不安,又是否要訂船班安排家眷及營勇
到廈門也舉棋不定。10月確定被罷黜,所以「這一年他還有總兵職務,仍須巡
防台灣各地。」應是不存在的。 郭耀清 上


版主回覆:
來信已收到。誠如您所言,坪林虎字碑確實有疑點待澄清。

在未參觀坪林虎字碑之前,我原本揣測,這可能是劉明燈同一次的北巡,他在同治六年冬經傳統的淡蘭古道至宜蘭,在三貂嶺及草嶺各留下金字碑、虎字碑;然後再宜蘭過春節,同治七年初,率軍返回,改走淡蘭便道(坪林路線),而在石牌附近留下了另一塊虎字碑。

這只是我的臆測,並無文獻根據。實地參觀時,卻見導覽牌內容提及「同治七年九月」劉明燈北巡。如此一來,劉明燈在同治六年冬及同治七年九月就各有一次北巡了。不曉得坪林鄉公所的導覽內容根據何來?可再深入詢問看看。或許坪林導覽資料有誤。

您提及,蒐尋文獻,只見同治六年劉明燈北巡之後的奏折報告,卻找不到同治七年劉明燈北巡之後的奏折。而又言:《宜蘭志略。職官志》記載,台灣鎮總兵年巡之例,總兵是每年十一、十二月間北巡閱兵,而坪林虎字碑的資料寫「九月北巡」,頗不合常情。

這些都是疑點,可以再探討。但這樣的文獻證據實不足以翻案。怎樣才算證據十足呢?假設文獻記載劉明燈在同治六年離台,則劉明燈就不可能於同治七年在坪林題虎字碑,這樣就可以翻案了。

劉明燈於同治七年十二月離台,七月時已知將要離任,是否還有可能在九月巡視噶瑪蘭呢?的確是有點問題,但難以斷定絕無可能。未有同治七年九月的北巡奏折報告,可能是根本沒有這次的北巡,也有可能是檔案遺失,所以未有文獻保存至今。改朝換代,戰爭禍亂,多少朝代政府公文,毀於兵火或自然災害,這也是常見的。

而《宜蘭志略》提及總兵每年十一、十二月間北巡閱兵,是指慣例而己。
《宜蘭志略》成書於1837年,與劉明燈北巡之前的三十年。時代變異,台灣鎮總兵北巡的時間及路線未必一成不變。何況當時外患漸及(例如,同治六年劉明燈處理美船羅姝號事件),總兵巡台的做法或許已有所改變。

上述當然也是推論,也無法證明劉明燈是否有曾在同治七年九月經坪林石牌北巡噶瑪蘭?但這裡發現了一塊劉明燈題字的坪林虎字碑,這項考古發現,證據力不輸文獻。就如同文獻記載的三貂嶺古道,敘述極簡略,若只憑文獻,可能人人見解不同(例如楊廷理古道的路線,就淪於各說各話),但在茂林深處的巨石發現了一塊劉明燈的金字碑,就證據十足,三貂嶺古道的路線就此確立。

而您來信推論坪林虎字碑的可能成因,讀來有趣有味,讓人多了歷史想像的空間。僅摘錄如下,供讀者參考:

「坪林虎字碑」怎麼來的?
一、筆者依北宜公路石牌與草嶺古道埡口的地形、地物、氣候有如印模印出一模一樣,來揣測寫故事:
北宜公路石牌,是台北縣與宜蘭縣交接處。面向宜蘭縣山坡面是一片光禿禿,台北縣這一面則是一片綠油油的芒草。冬天從下午起就起霧茫茫不見五指,若逢下雨天加上狂風大作,芒草沙沙作響,若鬼哭神號、陰風慘慘,讓人毛骨悚然。來往於此道路的安溪茶商,或噶瑪蘭商賈,或地方仕紳、想起草嶺古道之「虎字碑」有制煞之功能,但總兵未能到淡蘭便道此一巡,無緣獲得墨寶。在窮則變,變則通之下,商請有唸書的秀才神來一筆,依樣畫葫蘆。技藝超群的雕工負責雕刻,於是就立起碑來,其驅風避邪之功效果然功力不差。反正劉明燈已回唐山,且不再當官,山寨(仿冒)一下你也奈不了我何!
二、也可以來這樣說,同治7年9月,劉明燈雖當時處境艱難,然心想「淡蘭便道」的埡口若不豎立「虎字碑」,會影響商旅通行。但已身不由己無法再走噶麼蘭,所以只好提「虎字碑」,託人送交友人,代為刻字立碑。這樣神不知鬼不覺完成另一件壯舉。有疑問的人只好「觀落陰」去向劉明燈求證了。

觀察坪林的虎字碑,與草嶺古道的虎字碑(及金字碑、雄鎮蠻煙碑)最不同之處,就在於後者是就地取石材,例如利用道路旁的山壁、巨石、岩塊來刻字,比較符合北巡時,遇到狀況,心有所感,而賦詩書文,命工刻寫。而坪林虎字碑,一如傳統的石碑(如寺廟改建落成,建城建橋完工),是切工齊整的石塊,像是事先已預定好的。您的推測坪林虎字碑成因,第一項太過大膽,仿造文書,且又是總兵名號,專制年代,罪可不小。第二項較有可能性,亦符合中國官場文化(官員因紳商索取墨寶,而揮毫題字以贈)。若是如此,也間接證明同治六、七年間,淡蘭古道坪林路線已是商旅往來的重要道路了。
二十年後,劉銘傳捨舊官道,而建設淡蘭便道經坪林至宜蘭,也就是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了。
 
      Back To Top  
發表新主題  回覆主題


1頁(共1頁)
前往:  
     
本正體中文由 SKR Studio 製作 -